作者:robot 发表时间:2025-09-17 18:50:00 转载自:IT时报
9月12日,2025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大陆赛区颁奖仪式暨十周年特别活动在上海举行,新一届三强团队的诞生。戴森设计大奖入华十周年特展也正式拉开帷幕,于9月14日至9月21日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集中展示并探讨创新发明如何回应真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并推动社会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戴森设计大奖是一项国际性的设计与工程大奖,由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设立,为了激励更多年轻人通过工程、科技、设计,解决科技、医疗、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全球性难题。自2016年入华以来,大赛持续为中国年轻发明家提供全球性的交流和展示平台,并为优秀作品搭建通往商业化落地的道路,帮助他们产出有社会价值和产业潜力的创新发明。迄今,大赛已有超2万名中国大学生参与,共计收到超3500份原创设计作品。
2025年中国大陆赛区三强诞生
戴森设计大奖入华十年来,参赛作品所涉及的领域涵盖医疗、农业、环境生态、公共卫生、可持续、灾害救援等等,并且其中有不少优秀作品已商业化落地。戴森设计大奖正式公布2025年中国大陆赛区三强团队作品:Pureco免水冲生态户厕系统、AI-3D药物制造研发平台与ScolioDetect脊柱侧弯检测设备。
荣获冠军的是来自清华大学黄俊铭、梁骥团队的作品——Pureco免水冲生态户厕系统。他们聚焦中国寒旱区由于居住分散、污水管网建设困难、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而产生的公共卫生问题,研发了一款免水冲生态厕所。该设计无需水电,利用太阳能集热与被动保温,实现粪尿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节水节能,每年能节省维护费超300元,并通过助便踏板等人性化设计优化如厕舒适度,提升农村居民的改厕意愿,以此促进相关地区公共卫生的改善。
来自中国药科大学陈培鸿的作品AI-3D药物制造研发平台则夺得亚军,该设计通过提供精准的药物释放时间、空间、速度与剂量控制,能够解决儿童、老人需手工分剂量用药、罕见病人群按需制药成本高等痛点,实现个性化精准用药,并且其AI打印技术还可以为药物制作触觉标签,减轻视障群体用药困难。
获得季军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陆瀚文、宋新园团队的作品ScolioDetect。这是一种可快速穿戴的青少年脊柱侧弯监测设备,采用动态步态分析方案,可快速完成脊柱弯曲角度与形态的高精度测量,将脊柱侧弯检测从依赖专业操作的复杂检查,转变为可在校园等场景轻松实施的简单流程,使检测普及成为可能。
“戴森设计大奖入华十年以来,评判标准始终如一。第一,是否识别了一个真实存在的痛点问题。第二,是否提出了明确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是否体现出设计迭代能力与清晰原型实现。第四,是否具备商业可行性。”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已连续五年担任大赛评委,他提到,AI-3D药物制造研发平台在去年未获佳绩,但根据反馈不断尝试迭代,今年再次参赛并获奖。“这就是我们倡导的发明家精神。他们在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发明,源于对真实世界的敏锐洞察,和用科技创新解决问题的决心。这也是对发明家精神的最好诠释。”
深耕本土工程教育事业 与两所高校达成课程建设合作
在中国,越来越多小学开设AI、STEM等课程,大学作为向产业输送合格人才的起点,也更加重视教育项目的前沿性和时效性。
在戴森教育及公益项目亚太区负责人柯炎秀女士看来,这对于戴森开展工程教育项目也带来了重要的助推力:“中国作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国家,拥有众多高校和大量潜在人才,这也与戴森在华加大投资、广纳人才的战略相符。并且,中国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例如在小学阶段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课程的普及,这样的速度与前瞻性令人钦佩。作为企业,我们也愿支持STEM教育,助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生态与氛围。”
自2024年起,戴森携手本土高校开设相关工程设计课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9月12日,戴森宣布与东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达成全新课程建设合作,共同传递“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工程创新为路径、以社会影响为目标”的工程教育理念。自2022年起,戴森也在本土持续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工程教育项目,目前已成功触达中国大陆的所有省份,惠及来自2000所学校的620万名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
戴森教育及公益项目亚太区负责人柯炎秀女士表示:“过去十年,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本土科创教育事业的发展,利用戴森的工程资源和文化,推动STEM教育和启迪年轻一代发明家。创新的旅程永无止境,它由好奇心、勇气与合作精神共同驱动。我们将继续积极与本土产学研机构携手,弘扬发明家精神,投资年轻创新人才,共同构建一个更具创造力的未来。”
山猫M20 VS Spot/GO2W:轮足/四足/轻商用机器狗横向测评
智元机器人主办56万美金Manipulation挑战赛全球开启
灵宝CASBOT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技术务实加速商业化落地
共赴前沿未来!智元机器人 x WAIC 2025重磅来袭
生物机器人以及生物学、科学和工学之间前沿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第四阶段:前沿趋势与探索